他假扮工作人员,到大学校园里去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陪一群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,并要一同相处好几个小时,甚至没有任何报酬。结果83%的人拒绝了这个请求。
于是,他转变思路,他先在邀请之前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:在至少两年的时间里,每周花2个小时的时间为少年犯们提供咨询服务。在他们拒绝了那个请求之后,他才提出了这个小一点的参观动物园的请求。出乎意料,这一次,参观动物园的请求成功率明显地提高,答应去动物园的学生人数是原来的3倍。
原来啊,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拆屋效应(House splitting effect),也称为让步效应(Concession effect),即先提出很大要求后,再提出较小的要求就很容易被人接受。
一般而言,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是每个人都期望的。因此,每当他人有一个高要求提出来而我们又无法满足时,想给人留个好印象的愿望就无法实现,这便会使我们极力想要恢复心理平衡。因此,对方再提出一个小的且是自己能够解决的要求,留下好印象的欲求就会起催化作用,使自己做出“接受”这一决定。
在运用让步法时,事实上已经把对方的注意力从“是否拒绝”转移到了“拒绝多少”的问题上了,而且这种转移是在对方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。因此,对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多大的要求可以接受的问题上,拒绝的态度已荡然无存。
简单来说,就是前后的大小要求会给人引起心理反差。要求之间的差距越大,其心理反差也越大,给人的错觉也越大,会让人以为自己得了便宜,从而轻易地接受较小的要求。
学习PART
这好比在他人的心里搭建一个阶梯,给别人留有缓和的余地。若是一开始就全盘托出某个想法、某种目的,或者是难以接受的消息、难以完成的挑战,对方心里搭建的围墙很容易被击溃,从而导致矛盾、冲突,最终事与愿违。而合理地利用拆屋效应,可以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,降低心理预期,有利于对方更好地接受自己传达的消息,有效地避免意见不合与冲突。
现实生活中,在谈判时,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,然后慢慢地让步,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;️买东西砍价的时候,先给一个较低的价位,然️后慢慢往上加,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价位;想让别人帮忙,首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,讨价还价之后达到自己的目的……
不过,需要️注意的是:拆了一间屋,千万不要忘记了再开一扇窗!要知道,“拆屋”拆得太过容易谈崩哦。那时“开天窗”也无济于事。
拆屋效应如果好好地利用,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调和剂,既不会让对方难堪,又可以达成自己期望的小目标。所以,大家遇到难题时,不妨大胆尝试一下,没准在给别人开窗的同时也给自己开了窗哦!